当前位置:518建筑网建筑技术建筑文化张氏家族百年海上建筑传奇 -- 正文

张氏家族百年海上建筑传奇

[12-01 19:55:48]   来源:http://www.jianzhu518.com  建筑文化   阅读:9909

        外滩建筑群是公认的上海名片,其中两幢著名建筑,一为中山东一路29号,建于1911年,具有浓厚法国巴洛克新古典风格的原法商东方汇理银行;还有一座建于1985年,即延安东路100号上海首幢大玻璃幕墙的现代化智能大厦联谊大厦。时隔七十余年的两幢建筑分别出自一对建筑师父子之手,东方汇理银行的建造者是近代上海著名的营造商——协盛营造厂厂主、老上海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张继光;联谊大厦的设计者是被称为中国现代建筑业泰斗、1955~1957年连续三年的“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张继光的儿子张乾源。新世纪上海建筑业发展神速,远离外滩的上海金山区新城区规划、金山沙滩旅游和沙滩排球区的规划设计、松江大学城的设计参与者张永勤正是张乾源的儿子。(参考《www.jianzhu518.com》

       

        建筑业泰斗、上海首富张继光

        创业一代张继光的第一桶金

        张氏建筑世家的源头,在宁波鄞县傅家漕。1882年,张继光出生于傅家漕一农民之家。张继光排行第三,前面有两个哥哥。他八岁时,父亲终因辛劳过度患病去世,临终前,对三个儿子十分抱憾:为父没能力让你们受教育,误了你们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让后代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翻身!

        父亲去世后,祖母和母亲靠着那点薄田,勉强将张继光抚养到16岁,他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了。

        在上海石顺记营造厂做账房的二伯,为张继光在何祖记营造厂谋了个差,即所谓的“学生意”。就这样,张继光这个“贫二代”,背着一只小竹筐,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上海梦!做学徒每月所得仅几角钱的鞋袜费,好在张继光是“贫二代”,省俭惯的。一天傍晚他去送标书,突遇倾盆大雨,便脱下母亲为他缝制的布鞋赤脚走,然而雨越下越大,正好一辆黄包车在他身前下客,为怕淋湿揣在怀里的标书,他不得不叫住车。一上车发现车上有一把象牙柄镶翡翠扇骨的扇子,一看就挺名贵。尽管他很缺钱,但不义之财不能取,他就下车在原处冒雨等候失主。失主果然马上追了过来。为表示感谢,失主给了他16枚银洋。

        张继光还从未见过这么多银洋,如何用这笔巨款?张继光已看到要在上海滩拼搏,洋人是劲敌也是盟友,总而言之,一定要和洋人打交道。于是他向师傅何星秋提出,用这笔钱去夜校读英文。经过四个月苦读,加上刻苦聪颖,他已能看懂英文招标书和图纸,还能用一口宁波腔英语与外商沟通。因为懂英文,张继光可以直接向外商设计事务所投标,并可以不通过翻译,比其他同行提早根据外商要求而报价,为老板拉了不少生意。

        三年满师后,即1901年,19岁的张继光脱离何祖记,得到当时海上营造业“大哥大”杨斯盛支持,开办协盛营造厂,以专业第一为企业宗旨,业务蒸蒸日上,逐步成为上海营造业的佼佼者。

        当时外国人根本看不起脑后拖着根辫子的中国人,而张继光却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及对外商设计图纸的理解和学生意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先后与英商通和洋行、太古洋行、业光地产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其中最有意义的是营造了中国首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中国银行前身)大楼(汉口路50号,1907年完工)、日本领事馆(1910年)、东方汇理银行(1911年)、纱布交易所(1919年)、盐业银行(1923年)、中国实业银行(1928年)大楼等建筑,此外还有大批住宅和厂房,包括近代中国著名民族企业家荣宗敬、荣德生的茂新、福新、申新系统的厂房,都为协盛营造厂承建。

        就这样在短短几年间,张继光由一贫如洗而跃为上海建筑界巨头、上海滩有名的豪富,同时也为上海留下了一批隽永的建筑精品。现存的所有张继光的承建项目,从厂房到大楼,都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保护建筑。所以,称张继光先生为上海近代建筑业奠基人名至实归。

       

        实业抗日,力救荣氏民族工业

        1911年,在为荣氏家族承建厂房工程时,张继光与荣宗敬兄弟就结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一次宴会上,荣宗敬执着他的手,动情地说:“国计民生离不开衣、食、住,我办纱厂为了衣,我办面粉厂为了食,你造房子就是为了住,造厂房为了工人有工开……这些都拜托你老弟了!中国老百姓太苦,我们有一点能力,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点。”荣宗敬一席话令张继光十分感动。他先后为荣氏营造了数十栋厂房,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一·二八”事变,沪北局势不保,荣宗敬计划将十万纱锭从杨树浦搬到公共租界的澳门路,因而创办申新九厂,但资金上短缺五十万银元。张继光毫不犹豫垫付了这笔巨款,并用最快速度将澳门路厂房建成。1937年“八一三”事变,荣家在杨树浦的工厂毁于战火,亏得租界内的申新九厂正常生产并获大利,令荣氏家族得以渡过难关。为此,荣家第二代荣鸿元荣鸿三兄弟对张继光说:“是你救了申九,申九真应改名为申救呀!”

        力挺国产水泥

        水泥,是与建筑业最休戚相关的了。1901年张继光在创办协盛记营造厂时,与同为1901年创办姚新记营造厂(南京中山陵、上海租界地所有巡捕房的营造者、外白渡桥的参与建筑者)的青年创业者姚锡舟相识,情同手足,就此张姚两家成为世交。

        姚锡舟是承造马路出身的,对水门汀(即水泥)认识不深,不明白外国人造什么都要用水泥而不像中国人那样用砖石。张继光就向英国工程师请教,再现学现卖教给姚锡舟。姚灵机一动:中国人自己为什么不办个水泥厂,样样都要依赖日本人和英国人呢?当下两个年轻老板就相约:“我们赚了钱,就合开一家水泥厂。”后来果然在南京市郊龙潭找到了石灰石,两人分头再找老友荣宗敬、银行家陈光甫等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水泥厂。张继光掼出一句宁波话:“用我们的水泥,笃定泰山。”就此命名出厂水泥为“泰山牌”。差不多同时,上海实业家刘鸿生在上海也创办了龙华水泥厂,生产“象牌”水泥。

        上世纪20年代,日本水泥倾销上海,令我国的水泥工业受到严重威胁,从而引起国产水泥厂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刘鸿生的“象牌”水泥铁了心要打垮“泰山牌”,以垄断上海及江浙的水泥业务,结果双方都亏本负债。张继光立时召集董事会商量对策,深知如此互耗精力,最后得利的是坐山观虎斗的日本人。刘鸿生明白如此与同行斗下去是自搬石头自压脚,便主动出面向张、姚两位提出妥协。“泰山牌”和“象牌”终于在1928年携手,齐心抵制日本水泥的倾销。张继光、刘鸿生两个宁波大佬倌就此成莫逆之交。

        团结上海建筑业南北两帮

        人说同行相轻,张继光却率先在上海建筑业创造同行相亲的新局面。开埠之初,上海建筑业中本帮派与宁浙帮水火不容,许是为了抢生意之故吧。早在1898年,上海滩建筑业大哥大杨斯盛就想促使两帮联合,但未获成功。到上世纪20年代,随着张继光建筑事业上地位的确立,上海建筑业开始有“南张北张”之称。南张是指本帮的张效良,北张就是浙宁帮的张继光。平心而论,两帮都是奇才,正由于南北两帮的努力,才创造出上海近代建筑的奇葩。张继光力主破除建筑业中地域、帮口的观念,几经谈判,南北两帮终在1930年3月实现大联合,成立“上海特别市营造厂同业公会”,张继光还说服同业,推选本帮的张效良为理事长,自己甘为副手。1935年,张效良逝世,张继光才升任理事长。

        1948年,同业公会换届选举,时年已66岁的张继光再次以最多票数当选为理事长,但他写信力辞,公会拗不过他,只能改推承建商陶桂林(国际饭店的承造商)出任。

        1931年,营造界一批受正规西方教育的后起之秀发起建立上海市建筑协会,同业公会内部一些高年资的营造商颇有微词,认为似有分揽事权、树党立异之嫌。张继光则动员张效良分头说服众人。1931年上海市建筑协会成立,该会创办的《建筑月刊》成为记录全上海近代建筑业的重要资料。张继光在资金上给予该会大力支持,充分显示他提携奖掖青年的胸怀。

        一直以来,劳资双方似一对天敌。资方被形容为吸血鬼和剥削者。当然老板拖延克扣工人血汗钱之事,今天仍时有所闻,但笔者认为,这与老板本身的素质品德有关,而与其“老板”、“资方”的客观身份并无因果关系。
标签: 建筑  传奇   建筑文化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