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18建筑网建筑技术建筑文化上海城隍庙介绍,那街那庙那弄堂 -- 正文

上海城隍庙介绍,那街那庙那弄堂

[12-01 19:55:10]   来源:http://www.jianzhu518.com  建筑文化   阅读:9923


        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城市的保护神。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上世记的沪语,对出游最有名的两句话是:“白相城隍庙”和“白相大世界”,成了欢乐和享受的代名词。而绝不会有人“白相黄浦江”,因为有“跳黄浦”之意,是骂人话。也没人会说“白相浦东”那时还只是田野一片。至于到南京路,则叫“荡荡南京路”。

        “白相城隍庙”和“白相大世界”当指在这两地方有玩有看有吃有听,尤其城隍庙还可烧香拜佛(城隍庙是道教),足可消磨一日有余。大世界如今已然消亡,而城隍庙却日益兴旺。

        美食飘香的老街

       

        在国内许多城市,商业老街往往与地方特色小吃密不可分,后者亦是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 上海著名的“老饭店”在城隍庙里都有店铺,一排餐饮店都是各式的美食。谈及天津美味点心,狗不理包子飘香而来;讲到上海传统点心,南翔小笼包不可不尝。作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翔小笼包,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城隍庙内,以经营南翔小笼包及其他各种特色点心而闻名的“南翔馒头店”,凭借其地道的口味、得天独厚的商业地段,享誉中外。 等着吃小笼包的人总是排成了队,好几十号人都在等着,队伍挺长。可见老字号的名声着实不假。

        据了解,南翔小笼包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光绪初年,由南翔人黄明贤创制。当时的小笼包叫作“南翔大肉馒头”,其特点是皮薄、汁多、味鲜,每个包子的收口有十余道褶,这也是今天南翔小笼包的雏形。 而对于逛逛城隍庙的普通游客来说,买几袋上海传统零食五香豆几乎成了“必选项目”。商家们为了迎合各地游客的不同口味,突破传统,开发出茄汁、苔条、葱油、沙爹味豆瓣等产品,打破原先“奶油味五香豆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

       


        除了五香豆,梨膏糖也是中外闻名,还有嘉兴的粽子,宁波的汤圆等等。到了老街,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都几乎有着相同的动作,就是手中捧着各式小吃,在嘴里吃着、嚼着!这才发觉,老街其实是一条活生生“吃”出来的老街,是不是有趣的说啊!

        每天老街都会迎来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他们各感兴趣的对象不一,但却有同样的目标,那就是寻找老上海的风情。昨晚吃了美味的小龙虾,又在舒适的“如家”睡了香甜的一觉,早上醒来的时候,没有丝毫疲倦的感觉。

       

        这也许就是上海,这也许就是豫园城隍庙的味道,这也许就是我看了豫园城隍庙之后的感觉。一圈下来,感觉老街不是想象的老街,时代变了,老街变了。老街,变迁中幸运的保留了下来。希望在后面的日子里“老街”一路走好!在上海老街走过许多地方,如今梦里梦外还在路上。 来源: 《www.jianzhu518.com》.

上一页  [1] [2] 


标签: 上海  城隍庙   建筑文化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