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18建筑网建筑技术城乡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12-01 19:55:48]   来源:http://www.jianzhu518.com  城乡规划   阅读:9306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产品,从已经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来看,由于其初期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不论国际还是国内能够真正盈利的线路不多。但是轨道交通将极大地促进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建设者或运营者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介绍了机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成都地铁为实例叶其社会效益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参考《www.jianzhu518.com》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公益事业,其产生的效益除了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以外还有宏观社会效益。在以往的建设项目效益评价中,比较重视对项目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而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如果忽视了社会效益的评估,就会影响人们对轨道交通重要性的全面、正确认识,致使有些人认为轨道交通是投资巨大而效益很小的项目。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宏观社会效益进行科学地分析与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
    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的常用方法有三种:定量与定性分析法,有无对比分析法以及综合分析评价法。前两种方法只是对单项社会效益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而单项指标之间的联系及对总目标的共同影响却无法分析,因此,可能会使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结论具有片面性。但综合评价法是在单项指标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克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但在综合评判问题中,通常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尤其对于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绝大部分指标都无法量化,因此,处理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问题,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是最为合适的: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步骤可归纳如下:
    1)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集。因素是指判断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性质,也称为指标;评价集是对评价对象所做出的评语的集合。因素集U={ul,u2,…,un};评价集v={vl,v2,…,vn}。
    2)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构成权向量A=(a1,a2,…,an),∑a1=1。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2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虽然其昂贵的成本会给政府及运营企业带来较重的负担,但从社会角度看,它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轨道交通建成后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在给乘客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还能促进沿线土地增值和商业开发,也能节约城市用地和减少环境污染。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社会效益评价涉及的内容,结合轨道交通的特点可以将其社会效益的内容归纳为社会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自然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并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在上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有所交叉,但各自反映的侧重点不同,对于这些指标的分析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能定量的尽量定量计算,不能定量的指标则用定性分析。
    3 城市轨道交通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的实际应用
    3.1 成都地铁概况
    成都地铁的建设是适应成都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在《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共规划了7条地铁线路,这7条线路将组成地铁线网。已获批准的建设规划是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部分骨干线路,即规划线网中的1号线和2号线。全长54.18kin,总投资为197.2亿人民币,预计在10 年内建成。
    3.2 成都地铁社会效益的分析
    3.2.1 社会环境效益
    1)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大容量等特点,能够及时疏解大量密集人群。因此,在交通拥挤单靠道路建设已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要满足成都市交通发展需要,必须构建以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为骨干,中小运量公交为辅助的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才能适应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规划中的成都地铁线路基本上实现了覆盖市区所有交通枢纽并联结市郊交通,再配以公共汽车为主体的区域公共交通,将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能以更快的速度疏散人流及车流,从而解决成都各个交通拥挤的点与点以及面与面之间的交通问题。同时地铁建成以后将与常规公交一起形成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打破环状放射形加局部方格网状的路网布局,实现综合交通网络结构的优化,最终达到改善城市交通的目的。
    2)促进城市合理布局。据成都最新规划,成都将形成“一主七卫”的新城市格局,即1个主城区和双流、龙泉、新都、郸县、温江等7个卫星城。即由原先的单中心发展模式逐渐演变为扇形的多中心格局。规划中的地铁线路使中心城与这7个卫星城联为一体,由于其对沿线区域的可达性的大大提高,对居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诱导人们远离市中心居住,从而促进城市布局的改变。同时地铁建成后,将与沿线交通一起构成多层立体公共交通结构,将大大提高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围疏导的能力,从而拉开城市布局,加快所连接卫星城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转变。此外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缩短了地理空间、心理空间,有利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将突破集中式城市布局,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形成空间相对分隔但交通快速联结的多中心轴线式结构,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也实现了城市布局的优化,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有利于形成新的商业格局。大多数城市的商业格局都是在交通格局基础上形成的,成都也不例外,目前成都商家主要集中在春熙路、盐市口、骡马市等人流量大的商圈中。但由于地铁有极强的集聚人气作用,同时能快捷地疏导人流,因而地铁建设将会大大改变成都的商业格局。根据成都市区内1号和2号线的布局来看,1号线是市区的主轴线,沿线的18个地铁出人口除了对目前已形成的几大商圈有较大影响作用以外,还将在各站点形成规模不等的二、三级商圈。据相关预计,沿1号线将会形成荷花池商圈、骡马市商圈、天府广场商圈、跳伞塔IT商圈、城南副中心带以及将来的华阳商圈。2号线出人口周围将会形成东大街一春熙路商业圈,天府广场商业带、羊西线餐饮商业街以及其它小型的围绕地铁出人口的各种商业街。因此,成都市区的商业格局可能会形成围绕地铁线各出人口呈现十字架的形态。而其它的几条线路将连接中心城区和卫星城,使更多的人选择郊区居住,将提高郊区人流,提升商气,有利于各郊县区内二级商圈的形成。同时地铁对地下商业客流量的聚集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将促进成都地下商城的发展。

3.2.2 社会经济效益
    1)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轨道交通是一种先进的城市交通设施和公共产品,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公共产品投资中每投资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就会增加4美元。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城市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63倍。即每投资1亿元,可新增2.63亿元GDP,并提供8466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沿线金融、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其综合贡献率达到6.2倍。根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成都市规划中的1号线和2号线,总投资为197.2亿人民币,预计在10年内建成,则平均每年需投人19.72亿元,可带来城市122.3亿元的(;DP增长,提供166.95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地铁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2)土地增值效益。由于地铁的建设,沿线土地的区位优势将会增强,因而会吸引房地产开发商,从而促进沿线居住密度的提高。而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和人口的聚集将会带动其他社会资本的集聚,从而带动土地增值。另外地铁建成以后可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缩短沿线居民的出行时间,促进住宅和商业等设施向地铁沿线影响范围内高度集聚,导致沿线区域用地需求量上升,使得沿线土地升值和商品房价格再度上升。以成都位于1号线周围的二环路北三段和驯马桥片区的地块为例,在地铁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初步批复之前,该地段地块拍卖时均以竞买人不足或无人应价而流拍,但批复以后推出的土地却成为开发商争抢的对象,竞拍价格远高出该区域同等条件下土地;同样在城东副中心及其辐射区域,由于将来地铁的畅通后物业升值潜力明显,该区域土地大受欢迎,价格一路走高;另外在东大街11号地块的拍卖中,价格曾创下区域内土地拍卖最高,其中不乏地铁2号线在此修建的作用。除此之外,地铁的修建将解决一直制约郊县房地产业发展的交通问题,时间距离的缩短会缩小土地价值的区域差异,因而地铁所到之处的郊县土地也将会身价倍增。由此可见,地铁的修建能够促进周边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标签: 社会效益   城乡规划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