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18建筑网建筑技术城乡规划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八大关系 -- 正文

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八大关系

[12-01 19:55:48]   来源:http://www.jianzhu518.com  城乡规划   阅读:9437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业已出台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意见构成了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的政策框架。新型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承接体,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内需拉动战略的重要内容,也必然成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应着重处理好8 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参考《www.jianzhu518.com》

        一、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三化”协调发展面临所有问题的“凝结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聚焦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所需要的项目空间布局、相应的基础设施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都需要由城镇提供。农业现代化要求土地规模经营,导致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也需要城镇来安置。加速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事关一个国家的整体现代化进程,也是区域经济协调稳步发展的关键。中原经济区探索“两不三新”①的“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包含由新型城镇化“引领”、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和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战略“基点”等重大方略和内容。显然,新型城镇化的时代特征最为明显,基本内涵也最为宽泛,从而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三化”协调发展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筹城乡,构建体系。把中心城市作为依城促产、以城带乡的主导力量,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构建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协调的现代城镇体系。二是立足“三农”,服务均等。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延伸,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距。三是产城互动,就业为本。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要素集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服务。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业集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稳步推进农村人口转移。

        二、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新型工业化“主导”之间的关系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并不否认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只有加大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力度,才能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更为有效地“引领”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还能更为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三化”协调发展。只有很好地把握了新型城镇化“引领”和新型工业化“主导”的关系,才能真正地促进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推动依城促产、以产兴城,加速“三化”协调发展,抓住中原崛起的突破点。

        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新型工业化“主导”之间的关系,一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要依托城镇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城镇功能,促进要素聚集,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要依托载体建设增强城镇实力。加快城市新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三、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关系

        建设中原经济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尤其应重视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发展中,农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初始动力和“基础”支撑,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基础”支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金、高素质人才等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造成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探索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对河南来讲不仅是一个经济义务,更是一大政治责任。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使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转移和安置这些富余劳动力,必然也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产生内生需求。

        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关系,一是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到2020 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 亿斤。二是要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三是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

        四、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关系

        建设中原经济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村社区这一战略“基点”的建设和完善。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既源于传统的新型城镇化,又异于传统的新型城镇化。当前,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过上城市生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所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同时,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建设健全这一统筹城乡、城乡一体的战略“基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将传统的四级城镇化体系变革为五级体系,既是河南“先行先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实践探索,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引领“与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关系,一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二是要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三是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握规划布局、住房建设、设施配套三个关键环节,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处理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之间的关系

        土地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础性要素,是城镇化的发展依托。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前提下,确保有限的、稀缺的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展将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将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城乡建设、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建设用地,未来建设用地需求必将继续刚性增加。因此,在土地供应异常紧张的前提下,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土地要素的生产力,进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升级,和中原经济区的建成和完善。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直接关系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绩效和进程。所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本身就已经包含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一重要历史命题。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城乡规划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