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检测市场亟待规范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国家标准。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使室内环境检测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检测市场。(参考《www.jianzhu518.com》)
在短短的5年之中,室内环境污染有害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室内环境检测机构从无到有,具备室内环境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室内环境检测市场非常活跃,民用建筑工程从材料进场到室内空气质量验收的各个环节都有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把关,自行建造或改造、装修房屋的个人业主也积极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各检测机构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室内环境检测行业的发展。然而,在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监检并存,竞争不公平
室内环境检测市场是块“大蛋糕”,所以从事室内环境检测的机构数量在5年内增长迅速,各个地域都有密集分布,为委托提供了方便,也有效地控制了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但是,目前监检尚未完全分离,检测机构的性质暂有中介机构和设在监督机构内部的检测机构两类,共同承担室内环境检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公平竞争,这也是现今正在解决的问题。由于室内环境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不高,加之许多机构匆匆上马急于见效,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训、质量管理等软件的投入较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检测机构检测水平不高,内部质量管理根本谈不上,或即使有质量保证体系,也并未在检测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检测岗位上的从业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学化工、环境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缺乏,虽然上岗之初大都经过了培训,但技术能力只是停留在可以按照既定程序操作设备,提供检测数据的“熟练工”水平,技术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规模大、检测能力强、技术好的高精尖机构只占少数。
低价竞争,监管不到位
室内环境检测是一项新兴的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尚未健全,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约束、检查、处理机制,使得不规范行为有机可乘,扰乱了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室内环境检测的质量。
与此同时,由于室内环境检测具有从业机构数量多、竞争大、检测成本高、检测过程复杂的特点,一些规模小、经济实力低、人员素质低,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的检测机构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便依靠低成本运作以“低价”竞争的方式来争抢业务。其他一些的检测机构为了生存也只能将价格压的更低,结果价格越降越低,甚至价格低于成本价以下。在这种恶性竞争下,只有采取非规范操作才可以保证成本甚至利润,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
诚信缺失,质量难保证
在诚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不诚信的检测机构短期内获取了更大的利润,导致检测市场上委托方评价一个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与否,而是能否在必要时提供灵活和方便。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获取利润,许多检测机构也随之在进行检测时为有要求的委托单位想出“急于交工的工程可提前进行室内空气检测;为降低价格可少抽检测点;可缩短分析时间提前出报告,甚至修改数据,出具假报告以保证其室内环境质量合格”等这样“灵活方便”失诚失信的下策来争取业务。
检测透明,报告不真实
检测的保密要求使得从检测机构接样到发出检测报告的这个过程对建设、监理、施工机构是不透明的,无知情权,因此谈不上监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对检测机构的监督主要表现在对资质进行年审,而年审中也是以抽查部分有关资料检查为主,对检测机构日常检测工作是否规范并无有效检查。从这方面讲,来自管理部门的监督也几乎是空白。虽然资质要求检测机构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检测报告进行三级签字,实行样品密码管理等,内控措施应该说比较严密了,但具体执行却还是依靠机构本身,而且现在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又大都是人工填写原始记录、计算数据、出具报告,很少有机构做到数据自动采集,报告自动出具,如果检测机构弄虚作假,除非机构内部人员以实例举报,否则很难被发现和查实。两年前发生的南方某市建筑材料研究所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出具几百份虚假报告未被发现,后经举报才被查实的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由此来看,室内环境检测市场亟待规范。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不诚信成本,营造诚信环境;进一步扩大群众投诉渠道,及时对违法现象作出处理。目前,各级政府已下决心整顿检测市场,许多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相信不久的将来,室内环境检测市场将更加规范。杜晓凡 申萌
来源: 《www.jianzhu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