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灌区节水改造项目C4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名称:山美灌区节水改造项目C4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类型: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 大小:123 KB
- 更新时间:12-01 20:49:04
- 下载次数:9233次
- 语言:简体中文
- 推荐度:
- 上传会员ID:2439590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山美灌区南高于渠位于泉州市市郊,取水口在金鸡桥闸上游右侧。南高干渠途经树兜、亭店、池店至加沙,汇入九十九溪。渠道主要用途向沿途农田供水,同时向晋江、石狮市和沿途乡镇供水。由于渠道建成多年,淤积渗漏和污染现象严重,需全线进行整治改造,渠道总长19.9km,其中赤涂村至池店村段长8.03km已改造完成,树兜分水闸~赤涂段、加沙段于2005年开工建设。2006年度实施项目分渠首~倒虹吸段、倒虹吸~树兜分水闸段。渠道进行整治改造的项目有渠底清淤、渠底进行预制砼板砌筑、两岸挡墙衬护、渠边设截污管等。
本标段为泉州市山美灌区2006年度节水改造项目C4标段,主体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包括:桩号改1+821.689~桩号3+248.975(含桩号改1+821.689~桩号改1+924.445和桩号2+543.101~桩号3+248.975),渠道全长808.630m,主要工作内容有渠道清淤、土方开挖、回填土方、碎石垫层、预制砼板衬护、浆砌条块石、深层搅拌桩、水泥砂浆勾缝、浆砌砖墙、条石栏杆、普通砼、预制砼和钢筋砼等项目。
二、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
1、水文气象
本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暖热湿润,季风明显,台风活动频繁,多年平均气温20.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1℃,基本无霜,年平均风速3.9m/s,最大风速24m/s。平均年降雨量950~1400mm之间,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方向递增。整个地区平均年降水量1146.6mm;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128.5mm,最小年降水量591.5mm。
2、工程地质
山美灌区南高于渠渠首~树兜水闸段位于冲洪积平原及丘陵沟谷地貌,沿渠两侧地面高程5.4~10.0m,地形较平坦。排洪渠、排洪闸及改线段位于冲洪积平原地貌上,地表高程5.7~9.2m,地形平坦。渠道两侧部分可见人工堆积,厚度一般为0.5~2m,局部大于3m。工程区分布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堆积(rQ)、海积堆积(mQ)、冲洪积堆积(al+plQ)、坡残积堆积(dl+elQ),基岩岩性为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渠中为渠道淤积物。
改线段至树兜水闸渠道桩号2+565~2+910位于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平坦,表层为厚3.8~4.5m的可塑状粉质粘土,其下为流塑状淤泥质粘土及松散状态淤泥质中细砂,底部为冲洪积中粗砂、残积砂质粉质粘土及强风化黑云母花岗岩。渠道地基大多置于流塑状态的淤泥质粘土上,强度低。渠道两岸地下水埋深0.3~1.0m,边坡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少量淤泥质粘土;边坡稳定性差。
渠道桩号2+910~3+846渠道大多位于丘陵沟谷地貌,少部分处于低丘地貌,两岸地形较为平缓。该段渠道上部主要为冲洪积堆积物,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中粗砂等,上述各种砂、土呈互层堆积,厚度变化大,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中粗砂呈稍密状态;下部为残积砂质粉质粘土及强风化黑云母花岗岩。渠道地基以冲洪积砂、土为主,部分为残积砂质粉质粘土。渠道边坡大多为冲洪积砂、土互层,地下水位埋深0.5~3.5m,变化较大,边坡稳定性较差。渠道右岸桩号3+220~3+365和左岸、右岸桩号3+450~3+530。两段渠道边坡及渠道基础为坡残积砂质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渠道左岸桩号3+280~3+450上部为冲洪积粉质粘土、中粗砂互层,其下为海积淤泥质粘土,底部为冲洪积中粗砂、残积砂质粉质粘土及强风化黑云母花岗岩。渠道地基为厚度较薄的粉质粘土层上,且其下部为流塑状的淤泥质粘土,强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