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困惑与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
[12-01 19:54:36] 来源:http://www.jianzhu518.com 建筑与环境 阅读:9195次
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激烈变迁。现代化的“阵痛”在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道德文化危机。道德的遗失与困惑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如何认识现代化进程对道德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德文化,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现代化进程中巫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困惑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是以几千年的自然经济为根基的,它与传统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关系相适应,并在漫长的传统社会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道德文化体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传统道德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能适应剧烈的社会变迁,也不能再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提供所需要的价值意义。然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新型道德文化远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善。可见,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这是一个道德文化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道德整合程度较低并出现大量道德文化结构性失调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人们所承袭下来的一直被社会成员所认同的道德标准渐渐远离现实生活,并与社会普遍推崇的行为榜样越来越相背离;另一方面,一些原来被社会所否定和极力排斥的道德价值,却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在一些领域中,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另一些领域中,新型的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道德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些社会成员中,以传统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而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却以新的道德观念为行为评价标准。而且,对一些社会成员个体来说,其道德标准也具有二重性,对一种社会行为现象用传统道德来进行价值衡量,而对另一种现象却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来对待,甚至对同一种现象,同一个人也可能同时用两个不同的道德准则进行评价。人们面临着一种深深的困惑,任何一种行为或现象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道德评价而具有性质相反的道德意义。任何一种现实生活中的观念、行为、现象,都可能获得一定道德观念的支持与肯定,而同时又会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或批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陷人困惑与迷失中,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突。
现代化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其实质是一种“文化堕距”。由于道德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社会的变迁并不能直接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文化。虽然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迁,然而,传统道德文化并不会随着它所依赖的传统社会的解体而立即消亡,它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和惯性,仍将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邓念和行为。物质文化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总是有一定的距离。用传统道德来看待新的社会现象,因而产生了“道德滑坡”的观点。“道德滑坡”的观点正是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一种反应。但“道德滑坡”是相对于传统道德而言,这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必须忍受的阵痛之一。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也认识到,道德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道德文化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步调,必然会阻滞社会发展的进程。道德文化的最终发展方向虽然最终是与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的,但道德的发展进步并不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自觉、理性的努力。
二、新时期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道德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多元化、异质性和疏离化的特点,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另一方面,全社会面临严重的道德危机,“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公众对缺少社会公德、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道德偏差与缺失极为关注。
1.社会现实道德方面的反道德主义倾向。这是一种对道德困惑的极端反映。它反对用任何道德来约束自己,用虚无主义来对待人类的道德规范。其本质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它主张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不受道德的任何约束的,其危险不可低估。反道德主义造成大量越轨和违法现象的发生。如在职业道德方面,行业不正之风盛行;在商业活动中,见利忘义,欺诈、制假坑害消费者;在公共生活方面,社会公德淡漠,表现出许多野蛮的不文明行为,等等。另外,许多严重违法行为,如吸毒贩毒、卖淫漂娟、拐卖妇女儿童等,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2.缺乏与市场经济相关的道德规范。由于市场经济是以物或利益为媒介来体现人与人、人与他人和社会的道德关系的,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是传统道德所无法提供的。另外,市场经济本身的道德依据和市场经济的终极道德追求方面都极度缺乏,从而造成了市场经济的混乱和无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商业行为中的利益交换行为的泛化,造成现实生活中的极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3.作为社会发展方向导引的社会理想道德出现暂时真空。传统社会的理想道德和前一时期我们所倡导的理想道德,由于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与社会物质文化距离遥远以及不切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遭到怀疑和淡漠。特别是我国缺少一个文化“启蒙”时期,也没有“文艺复兴”对人类终极目标的深刻反醒,因而暂时的理想道德真空出现了。其主要原因是,一个完整和谐的道德文化结构功能体系,首先从某些部分受到挑战而使整个体系受到冲击并迅速解体,包括社会理想道德这一组成部分。
4.现代化变迁本身提出T新的伦理道德要求。其一,现代化变革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迅速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这种变化十分迅猛,必然向人们提出更高的道德承受力和适应性的要求。其二,社会变迁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表面化、暂时化和事本主义,工具理性原则成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则。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可能和条件,但同时也造成了压抑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其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道德难题。如“试管婴儿”、“安乐死”等,为我们提出了现代生命道德伦理和医学道德伦理的新课题。
三、对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思考
在现代化进程中,总体上说,所出现的道德文化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在道德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善与恶的概念本身会发生变化,而且两个对立面还会互相交织在一起。“恶”往往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杠杆”和动因,而古老的美德则往往逐渐被人遗忘和放弃。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道德困惑和道德伦理问题是走向新道德文化的起点,甚至一些反道德主义倾向,也是道德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道德迷惑和遗失,虽然表现出了负面价值,但却实际地参与了道德进步的进程,并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道德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自发的成果。道德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的成果就目前来说.应通过以下几方面手段和措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新型道德文化创造生长条件。
第一,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仓案实知礼仪,衣食足知荣辱”。只有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求得人们道德文化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使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的道德伦理精神。
第二,确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特质产生了自由、平等、公平和民主这些人类高尚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的道德文化才可能有质的飞跃。现代市场经济的理性化、全球化和开放性、效率性,为新时期道德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条件。
第三,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会使全社会的道德追求向更高层次上发展,并享有更多的包括道德知识在内的人类文明。
第四,重视大众文化、大众传媒的潜移默化作用。大众文化中包含了一定的道德价值趋向。在娱乐中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它们,慢慢地会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准则,从而决定了其道德行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对全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都发生极大导向作用。通过大众传媒等方式,其道德文化传播作用愈发重要。现代社会中最具特殊影响力的是大众传媒。所以,应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利用其影响,宣传和倡导新型道德文化,并起到道德监督作用。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