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才能安邦
水利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基础设施,又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5至10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治国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安邦,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新世纪水利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议》对水利建设的筹划具有八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再次将水利排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进一步肯定了水利基础产业的地位;二是强调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搞好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经营管理,突出了以巩固提高现有水利设施存量的保值和增值,水利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是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指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四是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五是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建立节水型社会;六是改革水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七是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要搞好中小水利工程维护和建设;八是采取多种方式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加紧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水已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危机已不是危言耸听。(参考《www.jianzhu518.com》)
干旱导致城市水荒,全国有136座城市严重缺水;农村有2770万人、1700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不少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高达402.6亿元。为解决天津缺水危机,国家不得不采取“引黄济津”的应急调水方案。干旱导致水环境恶化,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却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人类的生存在于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水,环境发展的核心在于水,归结到一点,人类的安全都在于水。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国内外的实践一致表明,水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供给,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因此,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已成为21世纪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
我们要在全民族中大力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把兴修水利作为保证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加快水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体制,依靠科技创新走效益型、科技型、优化型、集约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出水资源短缺困境的根本途径。
作者:张岳教授,参加小浪底、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论证,主持三峡工程论证移民专家组的工作。公开发表专著论文八十余篇。被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及所属水利和土木工程学院聘为兼职教授。获得国家级研究成果奖励证书,部级奖励证书和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来源: 《www.jianzhu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