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关键施工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项目关键施工工序质量保证措施提要:模板必须满足结构工程周转使用、混凝土侧压力的要求,从而确保在施工中模板不变形、不错位、不胀模
更多精品: 客服工程项目关键施工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一、测量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1 测量工程质量保证重点
a、选用精密仪器,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计算机技术,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
b、做好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的保护,定期复核;
c、仪器专人专用,定期检验校核。
1.2 质量控制流程图
1.2.1 测量允许偏差
施工测量允许偏差表
部位项目允许偏差
场地平面控制网测角±15〞
边长相对允许偏差1/15000
轴线竖向投测每层3mm
全高30mm
施工层放线外部主轴线±10mm
细部轴线±2mm
承重墙、梁、柱边线±3mm
非承重墙边线±3mm
门窗洞口线±3mm
标高竖向传递每层±3mm
全高±30mm
二、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1 材料控制
模板必须满足结构工程周转使用、混凝土侧压力的要求,从而确保在施工中模板不变形、不错位、不胀模。
模板的制作必须板面平整,无翘曲、无卷边、无毛刺。
2.2 操作过程控制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加固用的穿墙螺栓必须具备足够强度,且安装时螺杆上螺栓必须拧紧。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由技术负责人签发拆模令,方可脱模,以确保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及其棱角不被损坏。
2.3 成品保护
模板应及时清理、清理时将模板适当后退,然后彻底清理,并对模板及相关部件进行检查、校正、紧固和修理。
混凝土脱模后及时进行养护。
安装前检查模板的杂物、浮浆清理情况、板面修整情况、脱模剂涂刷情况等。
施工时,留置墙、柱、梁的同条件试块,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再予拆模。
拆模后,及时对模板及缝隙进行彻底清理。
按下表要求对木模板翻模体系进行质量控制。
模板工程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检测方法
轴线位置5mm钢尺检测
底模上表面标高±5mm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测
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mm钢尺检测
柱、墙、梁+4,-5mm钢尺检测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mm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测
大于5m8mm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测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钢尺检测
表面平整度5mm 或1‰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件钢板中心线位置3钢尺检查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
插筋中心线位置5
外露长度+10,0
预埋螺栓中必线位置2
外露长度+10,0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
尺寸+10,0
2.4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三、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1 原材料
钢筋进场时对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复试报告严格把关;钢筋原材料验收质量控制见《钢筋原材料验收质量控制流程图》。
3.2 钢筋加工
对各种翻样单校核,并对工人进行交底。
对钢筋加工机械进行检修、保养,使机械处于正常状态。
控制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
箍筋内净尺寸±5
各类型钢筋半成品,应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挂好标志牌。
3.3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应全数检查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复杂部位的钢筋,应事先定出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mm)检测方法
绑扎钢筋网长、宽±10钢尺检测
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
宽、高±5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间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5
保护
层厚
度基础±10钢尺检查
柱、梁±5钢尺检查
板、墙±3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
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见《钢筋绑扎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图》
3.4 钢筋直螺纹连接
工程部分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工艺,其质量控制程序如下图所示:
3.5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1 浇筑混凝土的准备
a) 定期对混凝土搅拌站抽察监督,对混凝土供应情况、坍落度、供应速度、和易性等技术指标及混凝土技术资料、混凝土原材料情况等
更多精品: 客服